美國政府采取的是開放的留學政策,2006-2007年,58.3萬名國際學生在美國就讀,估計到2008年這個數(shù)據(jù)會持平或者繼續(xù)上升。而中國學生是繼印度之后的第二大留學群體。盡管我不是簽證領事,但我對中國學生的簽證形勢非常樂觀。美國大使館公布的簽證信息來看,今年中國學生赴美簽證通過率達到了80%,上海領區(qū)(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更達到了90%。
美國有很多的大學、學院可供留學生選擇。美國主要有3種高等教育形式: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社區(qū)學院。值得強調(diào)的是,美國官方并不對美國的學校排名,在美國人看來也沒有很強的名校觀念。不管美國的學校地處大城市還是小鄉(xiāng)村,是所謂的Top10還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都只是學校屬性不同。我們選擇去留學,關鍵是看自身的條件更加適合哪種學校和哪類課程。像我兄弟姐妹3人,個性不同,選讀的是不同高中,大學也選不同。我有好幾個朋友憑條件完成可以就讀哈佛、耶魯,但都沒有選擇,而是選了另外小型的特色學校,因為覺得更適合他們。
公立大學提供很多課程,設置很廣泛。社區(qū)學院學制比一般學校短,2年完成學業(yè),小班授課,美國的其他大學都承認社區(qū)學院的文憑和學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社區(qū)學院“橋梁”,跳到其他大學繼續(xù)后2年學習。對成績中等學生非常經(jīng)濟實惠。還有一種文理學院規(guī)模是小型的,只提供本科教育,不設研究生課程。
美國的學校一般9、10月份開學,6月份結(jié)束一個學期。每年冬季有個短假,在圣誕節(jié)那一周。美國大學生入學之前不選專業(yè),讀了兩年基礎知識以后才開始選擇專業(yè)。大部分美國學校在本科階段需要完成120個學分。每個學院的考試模式不固定,教授會根據(jù)課程的性質(zhì)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實驗、卷面或者論文等考試形式。
美國大學的課堂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既有10-20人的小組討論式的課堂,也有幾百人的大課堂,期間教授會安排學生進行小型研討??偟膩碚f,美國的課堂注重實踐性。美國的學校一般都不會以一次期末的考試作為評估一個學生成績的主要標準,而是會參考平時的討論、及每一項家庭作業(yè)的完成情況。
美國駐華大使館設有美國教育中心,為中國留學生大量提供美國學校的信息,包括書籍、網(wǎng)站等載體。同時,美國的學校也會委托中方開展各式教育展,讓更多的老百姓對美國的學校有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