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是經濟學里的一個基本的原理,其內容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自由市場,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而價格確定的過程就是供給和需求隨著價格的變化達到最終平衡的一個過程。說得通俗點,一個商品,如果供應多了,價格下降,需求少了,價格也下降。這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應該對我們申請美國大學本科的工作,有很深的啟發(fā)。
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說到底也就是一個交易(Transaction)的過程。在這個交易過程中,成功的申請者按照一定的價位把自己賣出。而不成功的申請者則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買家。在這個交易中,需求方是美國大學,而供給方則是申請者這個集體。這里的價位可以理解為學生錄取學校的質量或檔次以及錄取的條件(例如有無獎助學金)。如果我們討論中國學生的錄取,那么我們就可以把申請者群體理解為持中國護照的申請者。
在這個交易中,我們首先來看需求方。美國大學存在對中國學生的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要選擇優(yōu)秀的中國學生,保持其學生群體的多元性和代表性。持該種目的的美國大學,一般都是那些排名高,重視教學的好大學。而這樣的學校,我們可以理解,他們對中國學生的需求,基本上是穩(wěn)定的。當然,也存在著隨著中國經濟經濟的持續(xù)走強,他們會更加重視中國,從而錄取更多的中國學生。這個規(guī)律在MBA申請中已經得以體現(xiàn)。另外一類需求,則是以創(chuàng)造收益為主要目標。錄取了一個學生,則既收取了不菲的學費,又給本地帶來了其他的收益。這個目標在英國大學中特別普遍。在美國的大學里,一些排名靠后的公立大學,也屬于這種情況。大部分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基本以第一類大學為主要目標,因此我們就不考慮以創(chuàng)收為目標的大學。那么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基本的結論:在這個交易中,需求是基本固定的。
我們再來看供給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申請美國大學的中國高中生,已經從10年前的不足千人發(fā)展到2006年的數(shù)萬人,而且隨著中國社會進一步的開放,這個數(shù)字孩子持續(xù)上升中。這個增長是驚人的。申請群體(供給方)的大幅增加,其結果只能是一個:成交價格將下降。也就是說:同樣一個學生,因為競爭激烈,只能錄取更低檔次的學校,或者更少的獎學金,甚至是沒有獎學金。事實上,由于競爭日趨激烈,已經有不少中國學生在搞“傾銷”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愿意自費留學,或者僅僅要求象征性的獎學金,這使得美國大學越來越受寵,出價越來越低。今年,我看到許多非常有競爭力的申請者(SAT2300分以上),就因為自己要價過高而最終顆粒無收。而一些成績一般的申請人,因為要價合理,成功交易。例如我了解到4個學生同時在申請美國的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后被錄取的是成績最低,各方面條件最差的一位。他唯一有優(yōu)勢的就是不需要任何財務資助。
這個變化,對于中國學生而言,我覺得是需要非常認真地對待。由于供應方的巨大變化,整個市場規(guī)則被改變了??梢缘贸龅慕Y論是:今后獎學金的申請越來越難。而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將選擇自費,全獎則會難上加難。事實上,大學本科的獎(助)學金名額本來就少,當他們面對著大量優(yōu)秀的、愿意自費的學生可供選擇,他們能否一如既往地選擇他們認為最優(yōu)秀的學生,我表示懷疑。我相信,秉承擇優(yōu)錄取,而完全不考慮學生財務需求的“情操高尚”的學校(need-blind),今后會越來越少。這就是現(xiàn)實,雖然對很多學生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卻無法回避。當然,與此同時,我相信美國的頂尖名校將錄取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這個檔次的大學,一年錄取20-50個中國學生,我認為應該不會很遠。